專家觀點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權威解讀 > 專家觀點
癌癥預防和篩查專家共識
時間:2018-12-10 13:28:45 來源:轉化醫學網 點擊:
近年來癌癥研究有很多進展,但發病依然迅猛。近日,《美國醫學會雜志》的腫瘤學子刊發布最新全球癌癥負擔報告。結果顯示,2006~2016年這十年間,全球癌癥病例又增加28%。僅2016年,全球就有1720萬癌癥病例,導致890萬人死亡。


 
 
全球癌癥發病現狀
 
 

更易得

全球范圍內,一生中(0~79歲)的患癌幾率因性別有所差異,男性約1/3,女性約1/5。男性最常見的是前列腺癌,氣管、支氣管和肺癌,占40%;女性則是乳腺癌、結直腸癌和皮膚癌,也占40%左右。

統計發現,絕大部分實體腫瘤,男性的發病率都高于女性,原因有二:其一,生理“先天不足”,男女的性染色體不同,激素水平差異大,女性癌癥風險比男性低;其二,生活方式“后天不足”,男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,如抽煙、酗酒,容易“引癌上身”。

對于兒童(0~19歲)和青年(20~39歲),最常見的癌癥及死亡原因是“非常見腫瘤”,如神經系統腫瘤、白血病等;到了中老年(39歲后),肺癌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結直腸癌等“常見腫瘤”高發,死亡率較高的是肺癌、腸癌和胃癌。肺癌仍是頭號殺手

10年間,肺癌病例增加28%,在2016年奪去170萬條生命,是全球發病率、死亡率最高的癌癥。此外,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34%,前列腺癌增長了40%。

除此之外,報告列出了威脅中國人的癌癥,發病率前五的是: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結直腸癌、乳腺癌;死亡率前五的是: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食管癌、結直腸癌。

篩查可以在癌癥癥狀出現前就發現癌癥,從而能夠及時治療,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。美國癌癥學會每年都會根據最新研究結果,對一些癌癥的篩查指南進行更新。最近,美國癌癥學會發布了2018年最新癌癥篩查指南。我們來看看對于中國高發的五大癌癥,有哪些最新的篩查建議。

 

 
 
肺癌
 
 

 

典型癥狀:咳嗽、咯血、胸痛

早期肺癌常常無明顯癥狀,多數因體檢發現。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,常出現刺激性干咳,痰中帶血、胸痛、發熱、氣促等表現。

推薦檢查:胸片、低劑量螺旋CT、肺癌易感基因檢測

高危人群:

1. 長期受環境污染,長期吸煙者、吸二手煙(被動吸煙)者;

2. 慢性肺部疾?。ǚ谓Y核、矽肺、塵肺等);

3. 人體內在因素(如家族遺傳、免疫機能降低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)。

篩查指南:

當前或過去吸煙者,年齡在55~74歲,身體健康,至少有30包-年的吸煙史[每天吸煙量(包)×年數(年)≥30]

檢查措施:低劑量螺旋CT

具體建議:

符合以下條件的成年人應每年篩查:

● 當前吸煙或戒煙年數不到15年;

● 至少有30包-年吸煙史;

● 如果當前吸煙,應接受循證戒煙咨詢;

● 經過知情/共同決策,其中包括低劑量CT篩查潛在益處、局限性和危害的相關信息;

● 可以在進行過大量檢查的高質量肺癌篩查和治療中心接受篩查

 

 
 
胃癌
 
 

 

典型癥狀:上腹痛、食欲不振

胃癌起病隱匿,70%以上無明顯癥狀??芍饾u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,如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、反酸、噯氣、食欲減退等,多數患者以為是慢性胃炎或胃潰瘍而忽視。

推薦檢查:胃鏡檢查、胃癌易感基因檢測

高危人群:

1. 有胃癌、食管癌家族史者;

2. 有慢性胃炎、胃息肉、消化性潰瘍病史;

3. 有不良飲食習慣者:如喜燙食、過酸、過辣等刺激性食物,喜食熏烤、煎炸、硬質食物;飲食無規律,暴飲暴食者;經常食用可能霉變食物等;

4. 大量飲酒,年齡40歲以上;

5. 精神壓力大,長期抑郁、焦慮者。

篩查指南:

年齡≥40歲,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,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:

①胃癌高發地區人群;

②Hp感染者;

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、胃息肉、手術后殘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??;

④胃癌患者一級親屬;

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(如攝入高鹽、腌制飲食、吸煙、重度飲酒等)。

檢查措施:血清學篩查和內鏡篩查,最終確診需要病理證實。

具體建議:建議推薦的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如下圖。

圖片來源: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

 

 
 
結直腸癌
 
 

 

典型癥狀:大便習慣改變、血便

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,或僅感食欲不振、糞便潛血等,隨著癌腫發展,癥狀逐漸顯現,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、腹痛、便血、消瘦等。常誤認為是“痔瘡”。

推薦檢查:腸鏡檢查、肛門指診檢查、結直腸癌易感基因檢測

高危人群:

1. 長期攝入高脂、高蛋白、高熱量食物的人;

2. 40歲以上,長期攝入酒精、油炸食品等;

3.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、大腸腺瘤、家族性結腸腺瘤病、大腸息肉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者;

4. 有大腸癌家族史者。

篩查指南:

年齡在45~75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

檢查措施:

● 糞便免疫化學試驗(FIT)[每年];

● 或高靈敏度愈創木脂糞便隱血試驗(HSgFOBT)[每年];

● 或多靶點糞便DNA檢測(mt-sDNA)[每3年];

● 或結腸鏡檢查[每10年];

● 或CT結腸成像(CTC)[每5年];

● 或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(FS)[每5年]

具體建議:

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,應根據患者的偏好和檢測的可及性進行定期篩查,包括高靈敏度糞便檢測或結直腸結構(視覺)檢查。

非結腸鏡篩查試驗的所有陽性結果都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,這應作為篩查過程的一部分。

健康狀況良好,預期壽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應繼續篩查至75歲。

76~85歲的男性和女性

具體建議:

應根據患者的偏好、預期壽命、健康狀況和既往篩查史,進行個體化的篩查決策。

如果決定繼續篩查,可按上述篩查方案進行。

年齡>85歲的男性和女性

具體建議:不建議繼續進行篩查。

 

 
 
肝癌
 
 

 

典型癥狀:肝區疼痛、厭油、食欲不振

早期肝癌多無癥狀和體征,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。右上腹疼痛或不適多為肝癌的首發癥狀,可逐漸出現腹脹、食欲不振、腹部腫塊、黃疸、消瘦等癥狀。

推薦檢查:肝臟彩超、血清甲胎蛋白(AFP),半年做一次相關檢查。

高危人群:

1. 有慢性乙肝、丙肝病史;

2. 家族中已有確診肝癌患者;

3. 30歲以上男性及長期酗酒者;

4. 脂肪肝、肝硬化病人;

5. 長期食用腌制、煙熏、霉變等食品者。

篩查指南:

具有乙型肝炎病毒(HBV)和/或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、長期酗酒、非酒精脂肪性肝炎、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食物、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、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,尤其是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風險更大。

檢查措施: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肝臟超聲檢查

具體建議:

建議上述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一次檢查

 

 
 
食管癌
 
 

 

典型癥狀:吞咽哽噎感

早期食管癌癥狀往往不明顯,容易被忽略。隨病情進展可出現胸骨后不適、吞咽時輕度哽噎感、異物感等,可間斷或反復出現,甚至長達數年。

推薦檢查:胃鏡檢查

高危人群:

1. 有家族遺傳史;

2. 愛吃燙食,愛喝燙茶;

3. 愛吃含致癌物亞硝酸鹽的泡菜;

4. 常吃霉變、煙熏、麻辣食物。

篩查指南:

符合下列①和② ~⑥ 中任一項者應列為食管癌高危人群,建議作為篩查對象:

①年齡>40歲;

②來自食管癌高發區;

③ 有上消化道癥狀;

④有食管癌家族史;

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;

⑥ 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(吸煙、重度飲酒、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)。

檢查措施:內鏡和活檢病理檢查。

具體建議:早期食管癌內鏡篩查流程見下圖。

圖片來源:中國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

會員登錄:
如您忘記密碼,請聯系我們的客服!
聯系電話:400-669-0360
登陸:
  • 新浪微博登錄
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